close
原文
虎求百獸而食之,得狐。
狐曰:「子無敢食我也,天帝使我長百獸,今子食我,
是逆天帝之命也。子以我為不信,吾為子先行,子隨我後,
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?」
虎以為然,故遂與之行。獸見之皆走。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,
以為畏狐也。
語譯
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作為,牠抓到一隻狐狸。
狐狸說:「您才不敢吃我!天帝派遣我來掌管百獸,現在
你吃掉我,就是違背天帝的命令。你如果認為我的話不可相信,
我可以走在你前面,你跟隨在我後面,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
不逃跑的嗎?」
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,所以就和它一起走。野獸
看見老虎都逃跑了。
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,以為牠們是害怕狐狸。
出處
戰國策。
成語意思
假借別人的勢力,或職務上的權力來欺壓弱小。
啟示
這是一則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,說的是狐狸憑自己的智謀
逃出了虎口,雖然狡猾的狐狸憑藉老虎的威風,在森林中嚇唬別人,
但是,狡詐的手法決不能使狐狸改變虛弱的本質。把戲一旦被戳穿,
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,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。這說明仗勢欺人的
壞蛋,雖然能夠囂張一時,但最終決不會有好的下場。
這個故事也在警惕我們:對於各種事物,要深入的觀察、思考,
才不會被表面的現象所蒙蔽。
全站熱搜